赢稷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,赢稷生平简介

赢稷的历史

 

1.赢稷在历史上是不是昏君

不是昏君。

秦昭襄王(前325年-前251年),一称秦昭王,嬴姓,赵氏,名则,又名稷,秦惠文王之子,秦武王异母弟,战国时期秦国国君。早年在燕国做人质。公元前307年,秦武王去世,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,遂立。公元前306年-前251年在位,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。在位时,秦国继续扩张。最著名的、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,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。

秦昭襄王四十一年,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,夺了宣太后、魏冉等人的权,拜范雎为宰相,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,又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西北)大胜赵军。手下文有范雎,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,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(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"西周",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),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。

2.赢稷在历史上是不是昏君

不是昏君。

秦昭襄王(前325年-前251年),一称秦昭王,嬴姓,赵氏,名则,又名稷,秦惠文王之子,秦武王异母弟,战国时期秦国国君。早年在燕国做人质。

公元前307年,秦武王去世,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,遂立。公元前306年-前251年在位,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。

在位时,秦国继续扩张。最著名的、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,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。

秦昭襄王四十一年,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,夺了宣太后、魏冉等人的权,拜范雎为宰相,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,又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西北)大胜赵军。手下文有范雎,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,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(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"西周",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),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。

3.中国历史赢稷父亲是谁

秦惠文王

编辑 锁定

秦惠文王(公元前356—公元前311年),一称秦惠王,嬴姓,赵氏,名驷,秦孝公之子,战国时期秦国国君,公元前337—前311年在位。

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,以宗室多怨,诛杀卫鞅。公元前325年改“公”称“王”,并改元为更元元年[1] ,成为秦国第一王。[2] 秦惠文王当政期间,北扫义渠,西平巴蜀,东出函谷,南下商於,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。[3]

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国在惠文王时代的辉煌,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。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。从当时的情况来看,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,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。秦国的法治建设是靠强力完成的,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。在法治建设完成后,秦国有两个人是双重性质的,秦惠文王和商鞅。他们由于拥有巨大的权力,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,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,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。商鞅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。就算秦孝公没有暗示,秦惠文王也要除掉商鞅。象商鞅这种人,秦国不用,也必然是不会让别国来用的。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后,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,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,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。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,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。

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,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。对张仪,赢驷求之,试之,任之,信之。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,多次逆转危势,击溃五国灭秦之兵。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。自此,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,秦国用士“不唯秦人”成为不变的路线。用张仪。又不唯采张仪之策。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,赢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,展现了赢驷审时度势,高屋建瓴的王者风范。[以上出自傲娇度娘]

厚脸跪

4.历史上嬴稷是什么样的皇帝

秦昭襄王(前325年-前251年),一称秦昭王,嬴姓,赵氏,名则,又名稷 ,秦惠文王之子,秦武王异母弟,战国时期秦国国君。

早年在燕国做人质。公元前307年,秦武王去世,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,遂立。

公元前306年—前251年在位,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。在位时,秦国继续扩张。

最著名的、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,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。秦昭襄王在位初期,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,外戚魏冉为宰相,史称“王少,宣太后自治事,任魏冉为政,威震秦国”。

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,先后战胜三晋、齐、楚等国,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、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(今湖北江陵西北)。秦昭襄王四十一年,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,夺了宣太后、魏冉等人的权,拜范雎为宰相,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,又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西北)大胜赵军。

手下文有范雎,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,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(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“西周”,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),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。秦昭襄王五十五年,昭襄王去世,终年有74岁。

5.历史上赢稷的舅舅是怎么死的

魏冉,忧愤而死。

魏冉,亦作魏厓、魏焻,因食邑在穰,号曰穰侯。战国时秦国大臣。

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,秦昭襄王之舅。从惠王时起,就任职用事。

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,没有儿子,各兄弟争位。魏冉实力较大,拥立了秦昭王,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。

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,一生四任秦相,党羽众多,深受宣太后宠信。曾保举白起为将,东向攻城略地,击败“三晋”和强楚,战绩卓著,威震诸侯,“苞河山,围大梁,使诸侯敛手而事秦”。

公元前288年10月,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,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,秦为西帝,齐为东帝,准备联合五国攻赵,并三分赵国。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,被苏秦的合纵破坏。

公元前284年,秦、韩、赵、魏、燕五国,合纵破齐,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,夺取陶邑,为己加封,扩大自己的势力。由于他权势赫赫,导致人心不附,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。

前266年,被秦王罢免,迁到关外封邑,由范雎代相,最后“身折势夺而以忧死”于陶邑。希望采纳!谢谢。

6.秦昭襄王嬴稷是怎样的皇帝

赢稷的父亲秦惠王在位二十多年,去世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。当时秦惠王有两个儿子,一个是秦昭王赢稷,还有一个秦武王赢荡。赢荡是秦惠文王的长子被立为太子,赢荡生性勇猛,身强力壮,特别喜欢一些搏斗运动。秦惠文王逝世之后,赢荡继承皇位,不久在一次太庙举鼎比赛中因为胫骨断裂意外逝世。赢荡当时由于年纪尚小,去世的时候膝下无子,当时为继承皇位之事朝中有诸多争议。

赢稷年轻的时候身世坎坷,一直在燕国做人质,直到他的兄长秦武王死后他才回到秦国。赢稷能够回到秦国,中间需要感谢赵国的赵武灵王,当时是赵武灵王施计把他接入赵国,随即又送回到秦国。当时赢稷年纪尚小,加上他一直身处异国,朝中大臣都纷纷反对他继承皇位。但是后来在魏冉等人的强烈支持下,赢稷最终继承了皇位。赢稷继位之后,名称秦昭襄王。赢稷是历史上秦朝的一位好皇帝,他能够继承皇位中间也存在很多偶然性。

赢稷继位的时候还未满二十,初期都是由他的母亲宣太后和魏冉执政掌权。但是是赢稷与他的母亲感情非常好,前期也非常信任魏冉。赢稷随着年纪增长,对朝中之事有所了解之后,便收复了母亲与魏冉的大权。

赢荡为什么传位嬴稷

历史上记载赢荡是秦惠文王的长子,秦惠文王逝世之后,由赢荡继承皇位,后称秦武王。秦武王赢荡从小身体强壮,生性勇猛,喜欢一些好斗运动。他继承皇位没有多久,在一次太庙斗角比赛当中不幸意外身亡。

他死后本来应该由其下一代皇子继承皇位,当时他才二十出头,膝下无子。赢荡死后朝中不可一日无主,只能由赢荡的兄弟继承皇位。当时惠文王后想让其次子应赢壮继承哥哥的皇位,但赢稷的母亲芈八子则想立其儿子赢市为秦国君主。最终却是身处异国的赢稷继承了皇位。

历史上赢荡死后为什么传位于赢稷呢?事实上赢稷的皇位可以说是自己通过能力争夺来的。当时赢荡死后,朝中为立新君之事有诸多争议。主要有两方势力,一方是惠文王后,另一方是芈八子,这两方势力最终芈八子获胜。但是芈八子扶持的皇帝并不是赢稷而是他的弟弟赢壮。赢稷之所以后来能够继承皇位,中间也存在一些偶然性。

当时赵国不断强大,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利益,想让赢稷登上秦国皇位。但时赢稷还在燕国当人质,本来想继承皇位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但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,他回到了秦国,最终赵武灵王带领军队逼迫秦国交出皇位由赢稷继承。就这样赢稷又从他的弟弟赢市手中夺到了皇位。

赢稷能够继承皇位并不是赢荡传位于他,赢稷从小就天资聪明,他的皇位完全是凭能力争取而来的。而对于他的母亲来说,不管是赢市还是赢稷继承皇位都是她的亲生儿子。赢稷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,后期与母亲的感情也非常好,他是秦朝一位非常圣明的君主。

7.历史上嬴稷是什么样的皇帝

秦昭襄王(前325年-前251年),一称秦昭王,嬴姓,赵氏,名则,又名稷 ,秦惠文王之子,秦武王异母弟,战国时期秦国国君。早年在燕国做人质。公元前307年,秦武王去世,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,遂立。公元前306年—前251年在位,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。在位时,秦国继续扩张。最著名的、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,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。

秦昭襄王在位初期,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,外戚魏冉为宰相,史称“王少,宣太后自治事,任魏冉为政,威震秦国”。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,先后战胜三晋、齐、楚等国,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、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(今湖北江陵西北)。

秦昭襄王四十一年,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,夺了宣太后、魏冉等人的权,拜范雎为宰相,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,又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西北)大胜赵军。手下文有范雎,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,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(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“西周”,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),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。

秦昭襄王五十五年,昭襄王去世,终年有74岁。

发布日期: